作者: 劉厚珉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1-08-13 10:11
1980年5月11日,韋月香出生在單縣糧食系統一個轉業軍人家庭。不滿周歲時因感冒發燒注射鏈霉素過量,導致聽覺神經中毒,失去聽力,成了聾啞人。
雖然無聞無言,但小月香似乎凡事皆懂。爸爸、媽媽使眼色、招招手,她即可會意;每每看到電視劇里的傷心情節,她就會潸然淚下……
1990年10月,單縣開辦了聾啞學校,10歲的小月香有幸成為第一批新生。為了熟練掌握手語的類別和技巧,小月香除了認真模仿老師示范動作外,還利用課余時間對著鏡子練習,即便躺在床上,滿腦子里也閃現著手語動作。
1996年,韋月香以優異的文化課和手工課成績被保送到山東省特殊教育中等專業學校工藝美術系,主要學習國畫、油畫、刻瓷、陶藝等。
2001年7月,韋月香順利完成學業,被政府安置到母校單縣聾啞學校任教美術課程。其課余時間和大部分工資都用在了刻瓷上,創作能力和藝術水準日漸提升。韋月香手語:“刀為筆,瓷作紙,刻瓷以工筆山水畫為主,特制刀具為高碳鋼、金剛石所造,頂端呈錐狀,便于在堅硬的瓷器表面刻、鑿。”
至今,一把把堅硬的工筆刀在韋月香柔弱的指間旋轉了20年,一只只各色各樣的瓷盤記載著其青春芳華的無聲夢想。斗轉星移、凝眸守望之間,韋月香全身心地徜徉在只有自己才能“陶醉”的叮叮當當的喧囂世界里:她在瓷盤上以墨書寫、繪畫,接著持刀刻劃、鑿鐫,鉆刀法、雙勾法、刮刀法運用自如,瓷盤表面便形成大小、疏密、深淺不同的“點”的排序,最終構成了所需要的畫面或字體,再將雙線間的瓷釉刮去填色……“刻瓷風格質樸典雅,既能體現傳統書畫藝術特色,又能保持瓷器表面的晶瑩光潔,形成獨特的藝術效果。”韋月香手語。
為了使作品形神兼備、血肉豐滿,富有內涵和立體之感,達到氣宇融合、精神灑脫的至高境界,韋月香勤于鉆研,并叩訪名師,如饑似渴求知求新。通過大量的理論積累和深入實踐,韋月香對刻瓷與美學有了新的認識和新的追求,最終達到了因材施筆、融會貫通,特別是人物肖像創作精神豐滿、栩栩如生、出神入化。”
這些年,韋月香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幾乎把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在了自己喜愛的刻瓷藝術事業上。其創作主題涵蓋了人物、山水、花鳥、蟲魚,所創作的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肖像,形態逼真、氣韻不凡,令人肅然起敬,深受博物館及收藏家的青睞。
韋月香先后被省市授予“自強模范”稱號,其代表刻瓷藝術作品《偉大領袖毛澤東肖像》獲得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一等獎。
韋月香成為單縣刻瓷技藝的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在無聲世界里,她敲打著夢想的堅實,繪制著色彩的絢麗,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平添了一抹迷人的霞光。“刻瓷是我孜孜以求的生活之美、人生之美、藝術之美!”韋月香手語。
文/圖 通訊員 劉厚珉